江苏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重镇,拥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这样的老牌名校以及扬州大学和南通大学、江南大学这样的骨干,以及无锡学院,宿迁学院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这样的新秀;尽管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但是每一所学校都是独一无二、熠熠生辉的存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下面简称连云港师专)和曾经的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校起点相近,但是一路走来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二者起点相同主要是三方面:第一它们都是师范类高校出身;第二是它们步入高等院校的时间相差不大:泰州师专是2002年由泰兴师范学校和泰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同年泰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并入;连云港师专是1998年海州师范学校与连云港师范学校、连云港教育学院合并筹建,2000年正式成立;三是办学硬件(校园面积等当面)比较接近。
作为同一批新兴高校,两者的发展俨然印证了“同人异命”的说法;从通常意义上讲,首先建立起来的大学很可能首先得到提升。2013年泰州师专顺利升本,改名泰州学院,早于其成立两年的连云港师专,9年以后仍走在升本之路。
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地对本科院校向往程度的差异,而且两者在各地所处的位置也不尽相同:泰州师专作为全国仅有的一所公办高校,泰州在当时也是全省两所无公办本科院校之地,它对于本科院校有着更为强烈的向往,集万千宠爱为一体的泰州师专也不例外,天时、地利、人和,势必肩负起破局境内公办本科;连云港就不一样了,当时境内已经淮海工学院正在全力冲刺转型为大学了,这时候连云港师专升本是锦上添花的机会,不是突破的机会,如果同时进行两所大学的升级可能会有考虑不到之处。
在泰州学院建立前,泰州曾几次提出过筹建泰州大学的设想,这里面有把泰州师专作为筹建依托的想法,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坚定与歧视,虽说落地的是泰州学院,看似是泰州大学未果的迂回,但也是相当成功的范例,比如从师范类院校变成综合类院校,譬如它发展之快、成长之快,想来以后也会向着泰州大学这个目标前进。
另一边连云港师专虽然说发展得比较慢,但是也是经过不断进取。2009年迁入新址;2011年10月与徐州师范大学采取以分校区的形式合作,成立徐州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现有13个本科专业正在招生),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开启了本科教育。在教学机构方面,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与商务(国际教育)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海洋港口学院等等教学机构其,办学领域由单一师范类高校向多领域升级阶段转变。
连云港师专升本预测
其实其已经做好了此事的准备工作,该校升本和申建海州师范学院于2015年2月份纳入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当年3月,设立升本工作领导办公室;8月省政府的《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建设沿东陇海线经济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连云港师专升格为海州师范学院;一年三次提到并且得到省市层次上的支持也很难得;2018年3月,学校升本纳入江苏省高校十三五时期设置计划。
尽管还在升本的路上,经过许久的筹备,相信也是成功在望了;尤其是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新建,分立和资源整合,建立高质量,有特色,规模适中的普通本科高校;扶持少数办学历史较长,质量较高,效益显着的师范,医学,公安等高等专科学校晋升为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迫切需要;这也给学校升本提供了政策方面的可能,尤其是江苏单独设置本科师范类高校并不太多,这也多了一些必要性,由此来看连云港师专极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间成功升本的。
升了本肯定要改名的,连云港师专要是升了本,最后是怎么取名的,笔者认为有下面几种可能性,那么你看好哪一种?
连云港师范学院
这是操作最为简单的方式,更是对于历史的继承;用所在地成本来命名更多的是把高校和地方紧密地提出来,这也是对双方信心的一种表达。
海州师范学院
这一名称在地方上是一个建议,所以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最主要的还是海州师范这一百年教育品牌的承传,这一命名模式和海琼台师范学院有着同工之妙,且所在地在海州区,也符合高校命名的新规定,这样的话,升本后的海州师范学院也将成为集宁师范学院之后国内第二个以市辖区命名的师范学院。
连云港学院
提起这一名称,是由于全国许多师在专升本后都成为以所在院校名称命名的院校,如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名河池学院就是一例。当无法去师范化时,这种可能并非会减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8629414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厚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dzlhx.cn/gxmd/10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