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为我国中部教育大省和武汉高校最多,长期居住于市区,我们容易在各个地区找到高校园区。相对而言,江对岸这一方武昌及其周边地区高校密集程度比其它地区高,甚至在稍偏远的青山区还有几所特色院校。不久前,编辑到青山办事时,发现工人村旁的建设十一路附近的金嘴街有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凤凰山。这所学校规模虽小,内部建筑布局却洋溢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炼钢时代的气派,旧式教学楼,宿舍掩映在高高的树荫下,各式各样的标语与宣传牌令人恍惚间认为是穿越回到了那激荡的岁月。
到工程职院所需要的路线是很直观。由市区、武昌这一边可沿临江大道、向北直行,经武昌区至青山区后,于临江大道末端矶头山公园处转至东侧金嘴街,工程职院门口位于街中央位置,较为显眼。若从别处来,则走市区三环线最省事儿,三环线青山区和建设十一路出口下车,向北驱车至建设十一路和金嘴街交叉路口,拐过是校门口。相比于中心城区高楼林立的街景,项目职院所在的金嘴街依然是一幅低调的“乡村即视感”,楼栋、行道树低、行人稀,有些地方甚至正在建设之中,幽静而又冷冷清清。
上了金嘴街,这幽静的感觉就更明显了,双向两车道宽,沿途公交都到站了,道路也很简陋。工程职院正对沿线也筑起了围墙,不知是拆还是重筑了更多的建筑楼栋、偶尔看到学生样子的少年、成群结队的高车经过、自在张扬。走进校门,气氛还不算豪迈,起码还没那现代化大学的气派,象什么高教学楼、时髦喷泉雕塑、工程职院。在校门口缓缓地走着,顺着主路走进了离我们最近的教学楼——一幢隐藏于树荫中的小楼。楼体简洁,风格显然有别于当下建筑,四、五层高,外墙上一片洁白点缀,这是工程职院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
走完第一幢主教学楼后,校园小路就开始分好几个方向了。这边主路旁边就是围墙,营造出一种复古的感觉,这堵墙和别的学校常见的墙不一样,上面雕刻着浮雕,而且浮雕题材非常独特。从外到内顺序数,浮雕共5幅,所雕人物形象,或教育学家、或地质学家、或古代、或现代。以为普通学校贴宣传写真、或肖像,工程职院就直接“开工”到墙壁上,果然和自己的专业十分对口,这种宣传方式感染力强。
沿着主路来到校园小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综合楼”,未必就是综合楼这个名称,与此功能分区相近。楼栋仅3层,层高受限,体量却非常大,尤其在风格上,复古风格十足,小编等外行人也可以看出其具有一定的历史。楼栋前部为门,左、右两侧外墙上的窗呈横纵线排列,与各层层高对齐,窗边又建有凸起的水泥边框以烘托建筑立体感,外表看去十分结实。该楼屋顶上覆盖着红色瓦片,由门往上延伸的房顶也做成倒三角构架,使该楼造型看去更加接近前苏联的建筑风格。
由此还可以想到,这座工程职院校园的大楼肯定是我们和前苏联感情最好的时代所建,那时候,不只是武汉,整个国家大兴苏联式的大楼。这些大楼或用于设计研究院、或用于高校、专属于科研人员,通常都有立体窗户外墙、高倒三角元素楼顶,外墙会均匀刷水泥灰色系。当时,同为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劳动光荣的重要时代,相似的题材在当时最为盛行,而当时的人又最为纯洁、一心做事、把事做到极致。
继续走在工程职院的校园里,在别处又找到了一些老建筑。学校图书馆,仅有两层楼高,外延式楼梯、红砖墙、玻璃碎石外墙互相参杂,经时间沉淀后,已斑驳陆离。可以说就算变老了,但是楼梯功能用得都正常了,外墙装修还是旧貌换新颜,完全看不出大修大补之迹,足以说明那一年建筑质量非常好。穿过图书馆,还发现有好几座实验楼、和仓库差不多的大楼,仅有一层高,红砖墙四围,树荫衬托之下,流露出古朴典雅的情调,这等楼栋想必是别的大学很少能见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职院的这几幢老建筑、老教学楼尽管建设年代久远、看去斑斑驳驳,却毫无例外地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望着同学们走出这个也许比自己还老的楼体大门,再经过另外一个楼体大门时,恍惚间感觉时间倒退到六、七十年代。那时代并不像今天斑斓的衣服与颜色,有的只是简单的绿、蓝、金属灰,但是那时代人们的精气神,充沛而高昂,他们用过的留存到现在的建筑,更是一座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纪念碑,它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往前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8629414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厚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dzlhx.cn/gxmd/79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