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学校位于北京古运河畔,处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衔接地带,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
在66年的办学历程中,该校以“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为校训,把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作为自己的使命,造就了一大批党和国家需要的,能迎接未来媒体挑战并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杰出传媒人才,为党和国家传媒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素有“中国广播电视和传媒人才摇篮““中国信息传播领域名校”之美誉。
专业简介
学硕,全日制:
电磁场和微波技术,08090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具有较长的招生历史,也是我校首批批准建设的工学硕士专业之一。硕士研究生于1980年入学,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入选北京重点学科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重点扶持。
该专业拥有30余年与航天院所及广电行业企业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深度联合的办学历史,产学研成果卓著。针对国防,广电和通信行业重大需求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许多创新性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我国移动广播电视系统研制,频率规划和电磁兼容等标准的建立有明显的优势,并在电磁超材料,电磁散射,隐身与反隐身技术以及新型天线的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在雷达目标特性与RCS减缩研究, SAR图像建模,空间目标电磁特征建模和电磁超材料关键技术方面有较大突破;(2)独立研制出一系列大功率多工器,取代进口产品。该专业的教师主导承担多项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防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或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大量的论文,专利和其他科研成果,并在该领域的多种权威刊物发表,其中有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通信和信息系统,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作为北京市的重点学科具有悠久的招生历史。硕士研究生于1982年入学,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批准成为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重点学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北京市重点学科、2011年下属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博士学位授予力、同年6月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创新平台、获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重点资助。
该专业始终处于国内传媒科技,文化科技及广播电视领域前列,主导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国家,省部级重要或重点课题,突破和掌握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引进多项新产品新设备,提出和开发多项新业务及应用系统技术方案,同期获得论文,专利等大量科研成果。该学科在智能视音频技术,智能网络技术,媒体大数据,虚拟现实,图像识别及情感计算,广播电视传输及覆盖技术,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方向上,已形成鲜明的优势与特色,许多研究成果获国家广播总局一,二,三等科技创新奖和北京市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对中国传媒及文化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信号和信息处理,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于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下属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于201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6月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获“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重点资助。
该专业涵盖传媒科技,文化科技及广播电视领域,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或重大专项,并提出技术领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突破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出相关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取得国内先进水平和部分国际先进成果。该专业在信号处理及智能计算,音视频信号处理及传输,智能多媒体技术,图像信息处理,虚拟现实技术,视听融合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优势及特色,对我国传媒及文化科技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
专硕,全日制:
电子信息,085400
电子信息专业自2004年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该专业以传媒科技,文化科技,广播电视及通信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智能视音频技术,智能网络技术,媒体大数据,广播电视传输及覆盖,5G移动通信,天线及微波技术等为研究方向,主导多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其他国家,省部级重点或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突破和掌握多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引进多项新型产品和设备,提出和开发多项新型业务及应用系统技术方案,并获得大量论文及专利等科研成果。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社会责任感,有较好职业道德,能综合应用工程数理基础知识及电子信息领域专门知识,具备该领域某个方向上独立进行工程设计及操作,工程分析及实施,工程研发,工程管理及决策等能力,兼具较好人文科学素养及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02
报录的比例
03
考试科目和试卷结构
初试学科
a,(编码,命名)
学科1.思想政治理论101
学科2:201英语1
学科3:301数学1
专题4:823信号和系统
b、专业课试卷的结构
1.命题内容:“张华要求《信号》和《系统》一书的全部内容。”
2.命题题型:小计算10题占6分,大计算6分
复试的状况
复试总体情况:分笔试与面试、笔试计算机网络与数字电路2选1、面试内容以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为主要内容,以本科所学其他课程为辅助内容以问答考察、英语自我介绍与答疑、综合知识答疑等形式进行,以本科阶段科研、课题、毕设等有关内容为重点。
采访过程:1。
先抽一抽专业课答疑,重点介绍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内容,抽一抽答题,答题结束后开始英语口试、1分钟自我介绍、再抽一提答疑,后面是教师根据自己的资料全方位调查自己、主要是毕设、本科参赛、所做项目有关、这段时间将历时较长,同时也最能体现考生的能力。
总成绩的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是通过外语测试、专业课笔试、综合能力测试三部分的分数加总而得。
总成绩由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的权重获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86294148@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编辑:厚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dzlhx.cn/yxzy/90377.html